- · 《地矿测绘》栏目设置[08/03]
- · 《地矿测绘》刊物宗旨[08/03]
- · 《地矿测绘》征稿要求[08/03]
- · 《地矿测绘》投稿方式[08/03]
地矿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比较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作为以输出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资源开发知识、环境保护意识与规划管理能力的本科毕业生,其目的是解决我国因经济发展、人口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作为以输出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资源开发知识、环境保护意识与规划管理能力的本科毕业生,其目的是解决我国因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的资源、环境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与问题[1]。自1998 年教育部批准设置该专业以来,拥有此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1999 年全国有32 所院校设立了此专业,2006 年全国设立此专业的高校增加到125 个,至2009 年,已达到162 所。
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与要求,此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众多类型的院校竞相开设,其中包括综合性院校、师范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地质矿产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等。目前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上的问题与对策探讨[2-4],而针对地质矿产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的研究鲜见。本文基于国内7 所典型地质矿产类院校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比较,探讨了地矿产类院校该专业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一、地矿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比较
地质学系在各类院校中主要分布在三种类型的院校中,其中包括原所属地质矿产部的五大地质院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具有石油、煤炭、冶金等行业特征的地质院校(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桂林工学院等);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的综合性院校(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本文研究中选取了前两类院校中的七所作为比较研究样本。
目前全国开设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地质矿产类本科院校,虽然学科背景同为地质学但该专业具体所属院系、设置时间、招生数量、专业发展方向与依托专业均不尽相同,而在综合性院校中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往往依托于非地质类院系(表1)。
与其他类型院校相同,大部分地质矿产类院校也在2000 年前后争相开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多数院校实施专业招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2007 级本科生中改为实行大类招生与大类培养方案,本专业与地质学、地理学、地球化学同属于地学大类,后期再进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从招生数量来看由于受新专业与就业形势的影响,大部分院校在招生计划和报考数量之间存在较大出入,需要依靠专业调剂来完成招生任务。对于行业特征明显的前两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大多依托于隶属理学的地质学系或地学部,而在综合性院校中本专业更多地依托于地理系、城建学院或旅游学院,这也是本研究选取前两类院校为研究样本的主要原因。
表1 各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从各院校所设立的专业特色方向来看主要集中定位于资源环境评价、数字城市规划、房地产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等,而与所依托的原有优势专业联系并不非常紧密。表中,东华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却是城乡规划。另一方面各院校在专业设立后,针对在教学与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还在不断地进行着方向调整和培养计划的修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2007 年实施了大类培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在2007 年专业调整时停止了此专业的招生。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资源合理开发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是基础,城乡的规划管理能力是应用。相比较以往的规划管理人才,其优势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和宏观多学科知识储备,其不足之处是具体规划操作能力的欠缺。因此作为以地质学为学科背景的各地质矿产类院校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定依托本学院的地学优势,以培养地质领域资源开发与环境规划管理人才为目标。而且就业调查也表明相比其他类型院校地矿类各院校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毕业生更多的选择了地质相关行业与领域。
二、地矿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比较
1.课程设置比较
因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宽泛性,学校办学定位各不相同,通过主干学科的构成和所设主要课程的比较能更好地分析各院校的发展方向。由于各院校课程模块的构成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在课程设置比较中选择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必修课部分以及选修课中必选课程,至于通识教育部分的课程不在比较范围之内。计算机和3S 技术原理与应用是各院校的共有课程组成,在不以数字规划为主要方向的院校的课程组成中未曾列出(表2)。
文章来源:《地矿测绘》 网址: http://www.dkchzz.cn/qikandaodu/2020/0821/386.html
上一篇:浅谈领导干部如何在新形势下践行弘扬“三光荣
下一篇:新疆新探明百万吨有色金属资源